婺城区文联主席沈根新将婺城打造“婺风宋韵”文化品牌的主要做法概括为:坚持一个导向,做足五韵文章,注重两个结合。“坚持一个导向”即立足本土文化(婺文化),着重弘扬“宋韵文化”的精神价值,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宋韵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真正促进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五韵文章”则是综合考虑婺城的“宋韵文化”有什么、能够做什么、可以为婺城带来什么来确定的,包含“婺学思想之韵、爱国气节之韵、创新开放之韵、人文艺术之韵、生活美学之韵。”“两个结合”即政府倡导与民间发力相结合及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旨在激发社会组织与民间力量创造活力,参与宋韵文化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婺风宋韵”创意大赛,鼓励文艺创客衍生开发“婺风宋韵”系列文创产品,策划相关文化活动,既满足百姓精神生活,又促进婺城文化、文旅经济发展。
古婺新风点亮美好生活
在此次采风活动中,一众媒体人走进婺城的繁华市井,叩开婺乡人家爬满斑驳的门扉,于古韵新风的碰撞中寻味婺风宋韵。
他们走进安地镇岩头村的婺派古民居,聆听缄默的琴人在宫商角徵羽的古老音律里诉说高山流水的静谧与浩荡;他们来到“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邂逅头尾黑、中间白的“金华猪”,了解它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带给婺州人的丰饶与骄傲,感受它于当下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演绎的童趣与美好;午后,他们赶往山茶花的盛会,在“茶花村”里非遗美食节里品尝好滋味;待到万家灯火,他们来到婺州古城,登临万佛塔,游览宋韵一条街,感受宋时烟火……
“婺城给人感觉特别宜居,岩头村的扎染和古琴非遗文化都很值得挖掘,包括在金华铁路文化公园和婺州窑博物馆,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金华是一个很有情怀的城市。”《浙江日报》的摄影记者郑景怀说。
来自“新浪浙江”的顾珂妤说:“我比较大的感受是,婺城区在农村建设上是走在前列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婺城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之一。我们走了几个村子,都各有特色,适合游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安地,他们的模式十分健康,既传承推广了非遗,也能带动村民的经济发展,还能吸引游客。”
中国青年报社高级记者李剑平说:“婺城天华物宝,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南朝沈约登楼题《八咏诗》首开诗韵之风,又有南宋吕祖谦承理学而创婺学,还有李清照描写金华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更是成为流传千年至今的佳作。面对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宝藏,当前需要做的一项工作是,深度挖掘人文历史的内涵,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融合起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借助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全方位广为传诵、传播婺城的好故事、好声音,助力婺城宋韵文化高地建设。”
中国报道网记者乔安说:“融媒体,是在大切口下的一盘布局,改变了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公众号等各种媒体途径各自为政的弊端。在宣传部统一领导布局下实施媒体分发新战略,以新思维、新架构、新谋篇发出更强声音,实现从谋势、谋篇到谋局的系统变革,这次活动是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统筹发展的一次联络和尝试。”
记者丨张 苑 曹静怡
摄影丨 田双双 卢晓飞
编辑丨张晓君
审核丨陈叶琪
监制丨鲁杭燕
近期热点 (点击标题查看)
>>>>花开共富 香飘四海!金华市第十四届茶花节暨婺城区第三十一届茶花花朵展开幕
>>>>干货满满!婺城发布18项茶花产业扶持新政
>>>>日产量25万吨!金华又一大型水厂新建,地址就在→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婺城发布的权威信息, 请将“婺城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